舞阳县:接续奋斗开新局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舞阳县融媒体中心】赵婷

2021-11-16 08:37:00

app广告窄.jpg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李凯军 凌冰清

今年以来,舞阳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有效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扛稳政治责任。该县聚焦“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将2021年确定为“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年”,顶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四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推行乡村振兴专员制度,形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带头抓、领导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工作体系。研究出台《县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全县“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分类监测帮扶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的指导意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务工奖补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加大驻村帮扶力量,根据派驻村不同类型和实际需要精准选派,确保脱贫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覆盖,保障衔接之年派驻力量、帮扶投入、驻村时间、管理力度“四个不减”,先后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63名、帮扶责任人3000多名,督促指导90个县直及驻舞部门对口帮扶394个行政村,实现了驻村帮扶有序轮换调整。

微信图片_20211116082707.jpg

“香菇大王”张德山 谢鹏飞 摄

强化党建引领。该县持续实施抓党建促脱贫“双强双富”工程,探索实施党员网格化管理,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引领脱贫号召力。以村“两委”换届调整和软弱涣散村整顿为契机,开展“履职新使命 起航新征程”新任党支部书记“上任即奔跑”擂台赛,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素质提升工程和“领头雁培优”行动,通过强班子、强队伍、富群众、富集体和网格化管理,有效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担当意识,全面提升各级乡村振兴干部抓巩固促提升的能力素质。创新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村”创建,通过树立样板、示范带动,有效激发党员干部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积极性,目前全县398个行政村已全部达到“样板村”创建标准。采取加大村级集体资产利用、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等措施,力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县398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清零,年均增收全部达5万元以上。同时,强化典型带动、正面激励,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四美庭院”评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增收致富,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巩固攻坚成果。在7月份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该县第一时间全面部署开展生产自救及灾后重建工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灾情疫情,落实落细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多举措帮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及时消除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全县8794亩受灾地块及时完成改种补种,15座受淹光伏电站全部完成维修;发放灾后改种及种子补贴64.56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影响。同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87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4万人次,为3000多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2200多万元;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550多万元,救助2.7万人次;发放各类社保资金5600多万元;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03亿元、财政涉农资金1.75亿元,累计发放金融帮扶贷款6.7亿元等,综合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帮扶增收措施,制定出台《舞阳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方案》《全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暂行办法》和《舞阳县扶贫项目资产管护暂行办法》,对扶贫项目资产全过程、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

狠抓动态监测。该县坚持把有效防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以“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和“集中入户走访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三查三帮三送”活动,今年以来,先后以“五个必到”“降雨受灾”“百日攻坚”“五群工作法”为主题开展了四次信息采集排查,累计排查走访16.94万户次59.35万人次,有效消除了脱贫不稳定户、防返贫监测户“漏评”“漏纳”风险。全县先后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2374户7237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20户670人、边缘易致贫户859户258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295户3982人。将防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状况和实际需求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小额信贷、低保、公益岗位、临时救助等措施,确保每户监测户均能享受两项以上帮扶措施。目前,通过各类帮扶措施,已消除致贫风险746户2229人。同时,全力做好稳岗就业,充分发挥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优势和全县“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开展“三排查三对接”活动,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县8404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全覆盖,确保各类特殊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绝不出现“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反弹,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蓝图振奋人心。下一步,舞阳县将紧紧围绕全省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设“三强三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阳,向着“两个确保”阔步前进,谱写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北舞渡镇

“党建+产业” 走好富民兴村路

微信图片_20211116082712.jpg

乡村振兴示范村北舞渡镇贾湖村 谢鹏飞 摄

北舞渡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坚持以党建示范引领为抓手,按照“党建共抓、产业共育、队伍共培、党群共富”的思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出实招、务实效,成立了北舞渡镇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产业联合党委,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

产业联合党委一方面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助力产业发展。流转土地1.2万亩,统筹资金1223万元,建设27栋大棚、100吨容量冷库、4032平方米玻璃温室,做到资源有效整合、产业有效升级、资金有效利用,并组建优化环境、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三支党员先锋队。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强村,园区通过五种增收模式,提高群众收入,即土地流转保障收益模式、固定就业增加务工收入模式、代种代管承包大棚增加收入模式、资产收益产业发展脱贫户分红模式、村集体投资大棚增收模式,目前,累计帮扶340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村集体和困难群众的“双增收”。

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党组织面对洪涝灾情和疫情给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科学谋划、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坚持把灾后恢复、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成果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全力以赴把洪涝灾害和疫情对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联合党委的建立促进了党建与产业互促共赢,构建了以产业联合党委为主体、村党支部为链条、企业党支部为补充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园区首次实现了净收入50万元,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富民兴村路。

保和乡

积极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保和乡发挥葡萄种植、花卉种植、烟叶种植等传统优势,制定了“抓产业、促发展;抓党建,促提升;抓稳定,促和谐”的“三抓三促”总体工作思路,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探索成立了产业发展党建联盟,实现了党组织对各项产业链的全覆盖。产业党建联盟下辖文旅产业发展党支部、葡萄产业发展党支部、烟叶产业发展党支部、花卉产业发展党支部等四个党支部。通过研究产业发展规划,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打造完善的集种植、采摘、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一条龙发展产业链及信息平台,推动了全乡各项产业抱团发展。目前,已落实烟叶种植面积3200亩、葡萄产业种植面积1500亩、金丝黄菊产业种植面积突破300亩。

保和乡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作用,鼓励村干部带头钻研种植技术,党员带头种、主动做,给村民当表率,并实行党员挂牌制度,书面做出承诺,帮助其他群众增收。现已确立了以袁集村、楼宋村为主的葡萄种植、花卉种植农业基地,规划漯叶路两侧以瑞兴产业园区为龙头的近1万亩生态循环、产业融合核心区;确定了以上澧村为主的电商、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区。该乡通过持续示范带动全面激发群众的种植热情,帮助群众通过特色种植实现致富增收,构建了“党建+产业+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同时,该乡招引中金博纳文旅公司投资10亿元的“多彩耘谷”项目入驻袁集村,重点打造以袁集村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占地近两万亩的中国中原“多彩耘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和乡村文旅产业项目,逐步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孟寨镇

党建“网格化”推动治理“精细化”

今年以来,孟寨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探索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通过组织重组、网格重构,进一步延伸红色触角,为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力量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力量下沉。该镇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在原有行政管理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以“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四级党组织体系,将全镇34个行政村划分成7个管理片区,通过组织重构,延伸红色管理触角。同时,坚持党委政府“双轨并行”,按照“镇、村、组、户”四个层级,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镇级网格长,包村干部或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级网格长,村“两委”干部及监委会成员兼任组网格长,各村按照15到20户为一个单元建立户网格,优先安排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担任户网格长。截至目前,全镇共搭建村网格34个、组网格201个、户网格595个,吸纳党员干部680余人,构筑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夯实四方责任,实现精细管理。该镇研究出台了《孟寨镇“党建网格”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四级网格长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分工,确保“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肩上担责任”。同时,该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动态监测、定点帮扶和长效监管扶三项机制,真正把服务带到网格上,把党员融入群众中。

马村乡

突出产业引领 壮大经济实力

微信图片_20211116082717.jpg

马村乡蔬菜产业示范园 谢鹏飞 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马村乡党委、乡政府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生态绿色发展为目标,按照“一镇十村四路两园一河”的战略布局,在全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突出产业引领,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在乡级层面,该乡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近年来,招引落地项目50多个,实现税收收入两亿多元,有效壮大了乡级财政实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在村级层面,该乡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级参与、企业经营”的建设思路,组建“清零”“削薄”“提升”“放量”四级产业党建联盟,采取逐渐升级、逐步推开、整乡推进的方式,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建设“清零”产业联盟,引导湾王、乔庄、王徐等22个村入股露天经济作物种植区,实现“清零”。建设“削薄”产业联盟,整合范台、慕庄等10个贫困村市、县派驻村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建设春秋大棚113座,以租赁经营方式,带动全乡2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建设“提升”产业联盟,整合涉农资金建设春秋大棚130座、日光温棚14座,引导任桥、华店、湾王、板张、黄林等村与舞阳县少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共同发展。目前,全乡已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建设“放量”产业联盟,整合原有产业基础,利用优势主导产业,招引龙头企业入驻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动园区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初步形成了“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支撑、龙头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舞泉镇

发挥城乡融合优势 探索振兴新路

舞泉镇坚持“以工强镇、以商富镇、强村富民、外向带动”的工作思路,突出工贸特色,依据区域特征、产业特点及舞阳县发展需求,明确乡村振兴工作发展定位、核心打造内容、主要任务,确保乡村振兴工作从实处、细处着手,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工作之路。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该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高端商贸物流服务镇;扩大“新大新”商圈、稳固“万德隆”商圈、建立和发展丹尼斯商圈,以海南路为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推进,集聚发展。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该镇发展现代景观农业、建立“托幼养老”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餐饮旅游业,积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镇村治理体系,走镇村善治之路。该镇现有常住人口11万人,户籍人口5.8万人,户籍人口中归属舞泉镇管理人口1.8万人,剩余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目前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造成居民低保办理、廉租房申请、学生参军上学等事项办理不便,居民归属感不强。根据前期调研和实际情况,新设立6个社区居委会,对14个街村以外城区常住人口居民进行管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舞泉镇将持续加大镇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镇村治理体制机制,最终实现经济强、环境美、群众富的全面振兴局面。

吴城镇

三大产业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近年来,吴城镇把产业兴旺摆在乡村振兴重要战略位置,从“强产业、兴乡村、富农民”上下功夫,通过三大支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奏响富民强村“进行曲”。

特色加工产业。该镇建成了沿漯舞路、吴九路、黄十路为中轴的特色加工集聚区。特色加工集聚区拥有欣欣电子、冬有食品、軒豆坊、强艺手袋、钦瑞电子等扶贫基地14个,涉及贫困户187户、473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220人。

特色种植产业。该镇建成了沿大东路、黄十路、经四路为中轴的特色种植业示范区。特色种植业示范区拥有禾盛生态园、新红大棚土豆、风雨田园莲藕、立新葡萄园、桃丰源等扶贫基地8个,涉及贫困户82户、203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30人。

特色养殖产业。该镇建成了沿纬五路、经一路、大东路为中轴的特色养殖业示范区。特色养殖业示范区现有新兴牧业、金吉禽业、华联养殖等扶贫基地5个,涉及贫困户13户、33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27人。

同时,该镇党委把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后备力量库,引导后备力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培育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致富本领强的村级力量,为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姜店乡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乡村振兴,干部是关键。姜店乡党委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放在首位,强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强化党建引领,任务明细化。该乡通过党支部书记承诺办、乡(镇)党委督促办、典型示范领着干,各行政村不等不靠,明争暗赛,氛围浓厚。例如冯赵村实施“党建+”融合党建先锋工程,利用驻村第一书记项目和集体经济项目,大力发展豆丹虫养殖业,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压实党建责任,任务清单化。该乡党委与各行政村党支部层层签订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第一责任清单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新任党支部书记责任意识,提升业务能力。连续三年实行“基层党建奖”制度,逐党支部量化排序,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组织党建观摩两次,指导开展“逐村观摩、逐项过硬”活动两次,真正实现责任传导到位。

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凝聚振兴合力。该乡切实加强村级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强化作风建设,深化正风肃纪,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品行优良、素质全面的村级干部队伍,为实现农业强、乡村美、生活美凝聚更大力量。

辛安镇

落实工作举措 强力推进“五大振兴”

辛安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工作举措,强力推进“五大振兴”。

实施“生态振兴”,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该镇以创建“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建设生态宜居乡镇。科学规划镇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组织文体活动,镇区管理规范有序,2021年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省级“美丽小镇”荣誉称号。

强化“产业振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该镇形成了林果、蔬菜、红薯、花生等特色种植业,“舞阳一根儿”“春峰”“水牛刘”等商标得到市场认可,特色产品销售量逐年增长。同时,与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贸易公司合作,发展标准化订单农业生产。

注重“人才振兴”,激发乡贤奉献热情。该镇联系在外创业有成人员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水牛刘村“两委”利用清明节在外人员返乡祭祖的有利时机,成立水牛刘村乡贤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通报本村取得的成绩和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方案,征得在外创业有成人员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性项目支持,并积极引导他们返乡创业。

实施“文化振兴”,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今年以来,全镇21个文化表演队自编自演节目,宣传脱贫攻坚精神,深得群众喜爱。

以“组织振兴”为引领,保持“三结合”示范效应。该镇以“三结合”示范乡镇创建为目标,落实党建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建设工作、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和基础保障工作。今年5月,辛安镇被漯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践行“三结合”示范乡镇。

莲花镇

探索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莲花镇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探索具有莲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加快莲花休闲观光名镇、中原航空小镇建设步伐。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该镇深化“双过硬”创建活动,基层党建规范村达标率达到100%,培育基层党建示范村23个,全面激发各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发展积极性。实施“双强双富”工程,培树了9个党支部书记典型和3个驻村第一书记典型。投资800多万元建成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两个、标准化厂房10个、产业化项目10个,为19个村每村增加8000元至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

产业基础强劲,助力经济腾飞。该镇始终将发展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利用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和莲花通用机场等项目,全力打造“一园、两带、三业”产业布局,博浩服饰、森威制衣等十多个项目先后建成投运,并着力加快新型建材产业园、物流产业园、舞莲面粉等3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落地投产。

提高环境质量,赋能生态内涵。该镇围绕国家沙河湿地公园这块金字招牌,以建设中原旅游观光名镇为目标,以湿地风貌为依托,与湿地科普宣教展示相结合弘扬生态文化,努力将国家3A级景区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全市湿地生态旅游的典范。2020年国庆假期期间,粉黛乱子草吸引游客逾十万人次,抖音相关话题点击量达3000多万次。

章化镇

守护绿水青山 壮大富民产业

章化镇坚持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作为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优质花生、金蝉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党建联盟示范园区、花生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温室大棚20座,年产无公害蔬菜300万斤;发展金蝉养殖基地3个,面积330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高达3.8万亩,形成了一条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发展示范带。

该镇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持续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行业协会、商会、志愿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管理更趋规范,村民委员会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同时,坚持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打造一个、带动一批的原则,依托后古城村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风格迥异的建筑特色,特别是省级传统村落的金字招牌,加快推动文旅融合步伐。目前,后古城村整村规划已经制定完毕,首批180万元的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并投入使用。全镇“人”字形文旅融合示范带正在建设中,通过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将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出来,将显著的旅游优势拓展开来,努力为全县“两河”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峰乡

特色香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文峰乡立足“产业兴则乡村兴”原则,持续加大力度做好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增强产业项目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龙头优势,开展到户增收。该乡采取“龙头+园区+农户”模式,招引华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李斌庄村投资3.5亿元,流转土地630亩,建设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食用菌示范基地,实现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华宝公司的建成一方面形成龙头带动效应,不断壮大区域产业优势;另一方面针对贫困户需求,采取提供就业、外包大棚、入股分红等措施,带领脱贫户逐步脱贫。

整合区域优势,成立产业党委。该乡推动党建工作与香菇产业生产经营、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按照“围绕党建抓产业、抓好党建促产业”的要求,探索成立了文峰乡香菇产业党委,实现党组织对香菇产业链条的全覆盖。香菇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通过建立服务、交流、沟通、互动的有效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引导企业和群众深化互信、深化合作,推动香菇产业抱团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农村活不活,农民富不富,关键取决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下一步,文峰乡将继续坚持“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以华宝公司、桂馥农业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引领群众从庭院式种植向基地、园区发展,力争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三年内香菇种植规模翻一番。

太尉镇

做好富民、安民、利民、强民文章

今年以来,太尉镇积极发展壮大产业、突出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社会治理,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既“扶上马”又“送一程”,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壮大产业做好“富民”文章。全镇以木材加工、砂石建材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目前,培育本土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18家、建材企业两家,实现镇级财政收入超千万元,有效反哺村集体经济。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000余亩,形成沿220国道的构树种植、沿幸福渠的猕猴桃种植和花生种植三大亮点产业基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稳定就业做好“安民”文章。全镇开展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实现脱贫户就近就业,激发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镇为脱贫户、边缘户共提供就业岗位约1420个,组织技术培训约200余人,带动518户脱贫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环境整治做好“利民”文章。该镇全面摸排沙河沿线环境问题,逐个逐点整改,复耕荒地,塑造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行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利用监控信息平台,24小时全方位监控。同步对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累计清理道路150余条、沟渠120余条,修复河渠1000余米、坑塘20余个。

乡风文明做好“强民”文章。该镇开展法制宣传、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革除“等靠要”思想,提高村民素质。

九街镇

传承红色文化 激活“红色引擎”

今年以来,九街镇立足自身实际,确立“内强素质夯基础,外树形象创品牌”的思路,深入挖掘镇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激活最强“红色引擎”,培育红色教育基地党建品牌。

从传承红色文化着手,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该镇通过胡岗村“红色革命村”的打造,把本地红色资源视作鼓舞斗志、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的生动教材,建强了基层堡垒,激活了最强“红色引擎”,推动基层党建阵地建设由标准化向品牌化、特色化提升,对周边村起到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井李村不等不靠,修建村级红色展览馆;都岗村、臧湾村、伸张村、王桥村、朱庄村等结合自身实际,自筹资金规划建设民俗特色入村牌楼牌坊,助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

从学习英雄事迹着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镇组织学习胡赞扬、胡静、胡林宇等九街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用身边人启迪干部智慧、凝聚民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以先锋为镜,为乡村振兴提供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用好乡贤资源,发动在外成功人士、退休职工、群团组织捐款捐物,先后筹措资金80多万元;老教师胡廷侠精心梳理红色故事,组织老师编纂村史,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凝聚了强大合力,形成强劲“红色动能”,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从红色教育基地着手,叫响九街红色党建品牌。该镇按照“一年建雏形、两年建成、三年完善提升”的思路,打造九街镇红色教育基地特色党建品牌,用好用活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发红色研学线路,以点带面打造红色党建示范带。以红色教育、农民画创作为主题,融入文创小院、手工藤编、小红军少年儿童团实景操练、农耕体验等项目,突出党建元素,全域开发多个红色项目,着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教育,营造浓厚的红色党建氛围,叫响九街红色党建品牌。

侯集镇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侯集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务实重干,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跨越发展。

党建引领创新机制。该镇不断创新深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对村“两委”干部进行绩效管理,使干部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村级干部队伍向心力、源动力、战斗力、创新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全面展开。2020年全镇累计出动钩机210余台次,整治坑塘86个,净化道路224条,栽植绿化树4.5万余棵,种植花卉3.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游园24个、1.4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四好公路”建设,高标准新培路肩7.5公里;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新建三格式厕所12户、水冲式厕所288户;各村累计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20多万元。

集体经济持续增收。该镇通过整合项目和资源,深入挖潜,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持续壮大,10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0万~15万元行政村5个,15万~20万元行政村5个,20万元以上行政村4个。乡风文明向善向好,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五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全年“五美庭院”创建达标新增860户,评选表彰各类先进156名 。

产业发展特色凸显。该镇发展特色经济作物1.5万余亩、苗木花卉及小杂果种植2000余亩,蔬菜大棚180座210亩,青蛙养殖162亩,小龙虾养殖100多亩,生猪养殖出栏8万多头,牛羊分别养殖1000多头、2万多只,林下经济400余亩。侯集镇获得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和漯河市“乡村产业发展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来源 | 河南经济报          

编辑 | 赵婷

审核 | 刘晓燕

矩阵图.jpg





624浏览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云上舞阳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