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贾湖人的家

【舞阳县融媒体中心】赵婷

2023-11-21 09:05:15

贾湖博物馆还原的贾湖先民居所。


有一个温暖的家,是每个人的追求和向往。那么,9000年前的贾湖人是怎样生活的?又有着什么样的家呢?

经过前八次发掘,考古专家发现,贾湖聚落周边地势稍高,矿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使万物蓬勃生长,动物自由栖息,形成了水草丰美、生态和谐的古环境。

贾湖先民在如今的贾湖村附近建造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聚落,内侧留有中心广场式的空地,外围是自然河道和环濠,形成了一个封闭式内向型环濠聚落。聚落以西和以北的低缓岗地上的广阔疏林灌丛草原是先民采集、狩猎、畜牧活动的场所。有一条河流从西北方向流淌过来,在贾湖聚落外围与环濠交汇后再流向西南方向。聚落以东和以南地区是大片的沼泽地。向东约1公里范围内,地势比较平坦,坡度较小,可能是贾湖先民的主要农耕区,是种植水稻的理想之地。而聚落以东2公里以外、100多平方公里的洼地是从事水生动植物捕捞采集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是一处理想的栖息地,广阔平坦,资源丰富,温暖湿润,适宜居住。贾湖先民择居于此,体现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贾湖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了1500年。这1500年里,聚落的形成发展脉络清晰,居住区、墓葬区、作坊区从混杂到趋于分离。在贾湖遗址博物馆的“理想家园,聚居千年”展厅,有一幅根据贾湖遗址的遗迹面貌进行创作的远古贾湖环境绘画。我们通过画中三期遗址中房址、墓葬等遗迹的变化,能感受到1000多年贾湖聚落的发展和演变。随着地貌气候的改变,聚落东侧洼地水量增大,水体开始覆盖原本的聚落范围。这处曾经带给贾湖先民安定生活的家园也由东向西逐渐缩小,直到最后全面废弃。

如果把贾湖先民的聚落看成一个“村落”的话,那么,贾湖先民的住宅又是什么样子呢?

据贾湖遗址博物馆馆长武艳芳介绍,贾湖遗址考古报告和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贾湖先民精心构筑的房屋主要有半地穴式、平地起建式和干阑式几种类型,兼具遮风避雨、防寒取暖、抵御猛兽的功能,展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技术。其中,半地穴类房屋是最多的,需要通过测量选址、挖坑、挖柱洞、筑墙体、搭盖房顶、铺设居住面和修筑房内设施等几个步骤。在生产力低下的史前时代,能够完成这样一间间房屋的建造,让人不得不佩服远古先民的聪明才智。

除了房屋之外,贾湖先民还建造了可以储藏粮食和物品的窖穴、可以点火做饭的原始灶,还在聚落外面挖坑建造了一圈环濠,用来防御洪水、猛兽以及敌对势力的侵袭。

为了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贾湖先民的住所,在贾湖遗址博物馆的室外体验区,设计人员1:1还原了贾湖先民居所,有半地穴式房屋、平地起建式房屋和干阑式房屋不同风格,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史前先民生活的环境与创造的智慧。走进半地穴式房屋,只见圆锥形的茅草庐用泥土围圈,编织好的茅草紧实地铺在支撑架上。房屋内的地面低于外侧地面,形成了半地穴式房屋。这种建筑形式让记者想起农村田间地头常见的简易瓜棚,只不过外观形式有所不同。

站在这些房屋前,可以想象,有了遮风挡雨的居所,安居乐业的贾湖先民娶妻生子,家家户户欢声笑语。

贾湖先民创造了这样一个聚落之后,和其他区域的聚落有无交流呢?根据考古学家对贾湖遗址出土的人类和动物骨骼进行锶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贾湖遗址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口,尤其是第二期和第三期。这表明贾湖聚落与周围同时期的其他聚落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交流逐渐频繁,其中有通婚、迁居等和平的形式,也存在冲突和战争。

创造了这一切的贾湖先民到底长什么样?考古学家对贾湖遗址出土的几百具人骨进行的体质人类学分析表明,贾湖先民的主要体质特征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与中原地区古代居民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贾湖先民大部分男子身高在1.7米以上,最高达1.9米;大部分女子身高在1.6米以上,最高接近1.8米,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巨人部落”。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贾湖遗址主要发掘者、研究者张居中认为,贾湖人当时已经有了族外通婚萌芽。考古学家通过锶同位素分析了解到,贾湖一期几乎没有外来人口,二期开始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并以女性居多,说明当时可能已经有了优生学的萌芽。

贾湖先民的居所也启迪了现代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俯瞰贾湖遗址博物馆,这是融合了由半地穴式房屋、灰坑等圆形遗迹,结合遗址发掘探方的方形造型,连接组合成一个非常具有史前遗址特色的美丽建筑,从空中望去,就像迸溅的水滴,富有“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的美好寓意。


来源 | 漯河日报

编辑 | 赵婷

审核 | 张芳

统筹 | 邢民杰

5428浏览
热门评论

手机用户776

👍

2023-11-21 11:05:19

手机用户601

2023-11-21 10:56:28

手机用户153

👍

2023-11-21 10:23:17

云上舞阳客户端

立即下载